年終歲尾,The Lancet Neurology 雜志近日對2016年度卒中領域研究的重要進展作了總結,那么,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吧。
隨著預防和治療卒中的有效干預措施日漸增多,其在臨床實踐中如何應用的問題也隨之而來,如卒中發(fā)作后多久接受治療,干預措施積極還是應該保守,使用多大劑量,何時停止治療?在即將過去的2016年,多個研究對此類問題進行了解答。
ENCHANTED 研究:低劑量tPA治療卒中優(yōu)勢在哪里?
ENCHANTED 試驗比較了3310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卒中發(fā)作4.5小時內接受tPA阿替普酶標準劑量(0.9mg/kg)和低劑量(0.6mg/kg)治療的療效。
低劑量組出現癥狀性顱內出血的患者比例為標準組的一半,7日死亡率也更低,但這種獲益被增加的殘疾率所抵消,低劑量組因此并沒有獲得主要結局的非劣效性;然而,在mRS的順序分析中,低劑量組獲得了次要結局非劣效性。
總體來說,低劑量tPA阿替普酶治療會降低死亡率,但增加患者輕到中度的殘疾,如果優(yōu)先考慮最大程度減小早期傷害,則使用低劑量tPA,特別是有顱內出血高風險的患者,但如果想保存患者功能的完整性,標準劑量似乎是更好的選擇。
ATACH-2研究:腦出血后合理降壓
ATACH-2試驗對急性腦出血后如何降低收縮壓進行觀察。高的收縮壓會引起血腫擴張,INTERACT2試驗表明,溫和降壓是安全的,可能改善死亡或重大殘疾的預后。
ATACH-2試驗納入的患者收縮壓比INTERACT2試驗更高,降壓也更劇烈,腦出血4.5小時內,收縮壓高于180mmHg的患者靜脈注射尼卡地平進行降壓,患者被隨機分到標準降壓組(140-179mmHg)和強化降壓組(110-139mmHg)。該試驗因無效而終止,強化降壓組平均收縮壓在第一個24小時內降到110mmHg,標準組則為140 mmHg,但兩組主要終點在90天里并無差異(強化組38.7%,標準組37.7%)。強化降壓組減小血腫擴張也被其他不良事件所抵消。
綜合考慮,目標收縮壓控制在140mmHg是合理的。
(文章部分圖文來源于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,請聯系醫(yī)院刪除)
微信掃碼預約